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?厦门不少家长最近患上“家访焦虑症”!有啥门道?
最近一段时间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年度“家访大戏”又上演
进入八月下旬,各校新生家访陆续启动。对于一些家长们来说,和老师的第一次见面,该说什么,要准备什么,令他们不安,一些人甚至声称他们患上“家访焦虑症”。
老师“不按常理出牌”
陈妈妈的女儿今年升入莲花中学,为了迎接新班主任家访,她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收拾,当天早上拖了两遍客厅地板。
一切看起来很完美,不料,还是“出状况”。陈妈妈说,班主任显然很有经验,一到家就要求看女儿的房间,看她的暑假作业和学习环境。这下惨了,女儿当天被子都没叠。
每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了
陈妈妈在朋友圈诉说懊恼后,被朋友数落:太没有经验了,首先要收拾的正是孩子的房间。
这几天,一些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妈妈在群里讨论,老师来家访了,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给老师一个好印象?
有家长认为,迎接老师来家访,就像拍电影,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好。
首先,家里要打扫得干干净净,重点区域是客厅和孩子的房间,这是必须的。
孩子经常看的书,要摊开放在书桌上,喜欢背诵的古诗词,要多复习背诵,也许还可以给老师来表演一下。
这段时间,还要教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,这样老师来了,可以跟老师说这是孩子自己整理的房间,可以展示下孩子整理房间的能力。
还有的夫妻,连分工都定好了,有宝妈说,老公平时说话没有遮拦,她警告他:老师家访时,她负责主讲,他只要发出语气词就好,就怕言多必失。
其他的准备还包括教孩子礼貌地跟老师打招呼,给老师送上水,向老师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……
总之,每个环节都不能乱,都要做好。
有人晒出家访水果点心清单
还有的家庭精心准备了饮料、水果和点心。社交媒体上,有人晒出标配,单是饮料,就有好几种:椰子水、矿泉水、茶等等,水果必须是超市最贵最流行的……
还有的家长到处打听: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啊?
真的要这样吗?
追根溯源之问:
老师为什么要家访?
社交媒体上,有对家访焦虑的家长问:老师为什么要家访?
用厦门市教育局局长的话来说,通过家访,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才有“质感”。
有老师说,她到了进城务工家庭的孩子家里,才知道孩子多么不容易:一家几口人住在出租房里,孩子连书桌都没有。
简而言之,孩子的很多情况都不是微信、电话就能了解到的。
家访不必精心准备
要的就是呈现“真实一面”
第一次家访,老师希望看到的是什么,聊些什么?我们采访了一些老师。
每位受访的老师都告诉我们:家访不必精心准备,要的就是呈现“真实一面”。
至于自媒体晒出的家访饮料、水果和点心清单,这让老师们觉得匪夷所思,他们认为,“中国人都有待客之道,我们也都理解,但是,过分隆重,真的没有必要,我们一般不会动家长准备的水果和点心”。
华昌小学黄婷婷老师说,我们连水都会自己带。
她说,老师们一般都是集中家访,一天要走访好几家,每家最多也就停留30分钟。“如果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了相互客套上,真正聊的干货就变少了,家访成效就要大打折扣”。
更重要的是,对于老师来说,家校配合,比准备吃喝更重要。
这得到一些家长的证实,有家长说,家访的老师真的是一概不吃,连水都不喝,人家自己带水。
还有家长说,你给老师递水果、点心,她就拿在手上,等到谈完了,就放在桌子上。
有的家长说,是不是老师之前受过什么训练,真的是“不拿一针一线”的架势,倒是自己紧张,干掉大半盘水果。
第一次家访
老师希望聊什么?
老师的第一次家访,希望家长准备什么?聊些什么?
金林湾花园实验幼儿园的廖水连老师说,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,老师第一次家访,家长要做的准备其实很简单,例如,告诉老师孩子平时主要由谁照顾,身体状况如何等等。
她说,小班孩子一般有分离焦虑,家长可以介绍下孩子的一些习惯。譬如,有的孩子要摸着妈妈的嘴唇睡觉,有的要摸妈妈的耳朵。
对于小学新生,老师们希望得到信息包括:
孩子的身体状况怎样,是否有特殊病史?
孩子和谁比较亲,今后上下学谁来接送?
孩子行为习惯如何?
孩子有哪些特长爱好?
……
不论是哪个年级的新生,有效沟通很重要。一些家长介绍自己的孩子,抓不住重点,断断续续讲了半个小时,最后老师也成功地被绕迷糊。老师们建议,家长可以把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小学里的现状,言简意赅地介绍一下,比如哪些学科(针对小升初学生)强或者弱,有什么行为习惯需要请老师重点关注,这样方便老师能记住。
家长也可以跟老师说出孩子的特长和家长的期望,这样老师在做班级工作,比如安排小班干部时,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做出安排,更符合家长的心意,更有利孩子的成长。
新初一学生的家长,还要注意跟老师沟通孩子升到初中的学习策略。因为小学和初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学习阶段。在如何对待新初中学生的学习上,家长应该多听听老师的建议。
多数老师希望家访的时候,父母、孩子最好都在场。老师提出的建议,需要父母和孩子的配合,需要全家去一起完成。
家访中家长的这些行为
不被提倡
很多家长都希望给老师留个好印象,有没有哪些行为是班主任们在家访中不希望看到的呢?
“千万不要送礼,也没有必要精心准备。”这个观点也是老师们提到最多的,“有的家长买了水果、点心,不停地递吃的,其实真不用!”老师们说。明明可以简单地人与人的交流,非要复杂化,送礼更是尴尬,这样的举动也会让老师觉得这是对其工作的不信任。
有的家长习惯性会不停地说:“我们不懂教育,以后孩子的成长全靠老师多费心了。”表面上看,是无比信任老师,其实,孩子的教育,是需要家校配合的,也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。
还有的妈妈包揽了所有的话语权,滔滔不绝、如数家珍,不仅孩子,老师都插不上话。这也是不可取的。
还有的家庭,家访前电话联系时,妈妈说都在家,结果老师上门,爸爸妈妈都没有出现,只有爷爷奶奶。有的爷爷奶奶不会说普通话,老师又不是闽南人,双方鸡同鸭讲,只好草草收场。
此外,不必隆重准备,但是,待客之道的细节,也要注意。招考君曾经听到有老师抱怨,暑假家访,艳阳高照,孩子住的小区结构复杂,家长在电话里指挥老师半天怎么走,还是找不到,老师只好硬着头皮请家长下来带路。
当然
并不是所有学校的新生家访都集中在开学初
有的会分散到学期
孩子的老师来家访了吗?
你做了啥准备?
和老师聊些什么?
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
记者:佘峥 图片来自朋友圈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