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唐朝在玄宗时期有着强大的国力,也有着强烈的开疆扩土的进取心。《通典》中有说:"我国家开元、天宝之际,宇内谧如,边将邀宠,竞图勋伐。西陲青海之戍,东北天门之师,碛西怛逻之战,云南渡泸之役,没于异域数十万人。"很多人以为中国人热爱和平,我们强大时没有去攻打别人,这是错误的。从《通典》里就能看出,唐朝时期我们四处用兵,几乎在帝国的每一个方向都在攻打其他国家。
安史之乱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斗争,更不是敌对阶级之间的较量,而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,所以广大人民群从对这场战争是厌恶的。安史之乱集团是一股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,是发动战争的祸首,更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。
安史之乱"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。在战争中,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,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。"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,皆为丘墟","汝、郑等州,比屋荡尽,人悉以纸为衣",出现了千里萧条,人烟断绝的惨景。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。同时,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,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,形成了方镇割据的局面。
第一,从政治上看,叛乱是不得人心的,绝大多数人是拥护李唐王朝的,叛军不但在政治上毫无建树,反而纵容胡人到内地屠杀汉人。因为,安史的叛军主要是边防军,安禄山和史思明以及很多很多将领都是胡人。第二,在军事上没有绝对优势,安史叛军虽然席卷很快席卷中原,但西北、西南、东南、华南都在唐朝手中,特别是张巡守住睢阳(今河南商丘),遮蔽江淮,保障了唐军主要的财税之源。
第三,唐肃宗即位灵武后,调集朔方和安西的唐军南下作战,再加上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具有非常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,如果不是唐朝的政治腐败,安史之乱本可在两年之内就可以平定。朔方和安西的唐军是非常精锐的边防军。 第四,安史内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,安史之间彼此不信任,安史两家父子相残,内部没有很强的凝聚力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