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中考网整理了关于中考满分作文赏析,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,仅供参考。
郁孤台坐落于赣州城西北角的田螺岭上,因山上树木葱郁,山势、亭台临江孤立而得名。 郁孤台始建于唐朝,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了,是一座坐东南朝西北,主体分为三层,楼高17米,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古台。 沿文清路一直向上,见到军门楼后,再向西走五十米左右,就来到了郁孤台公园。但要想到达郁孤台,还得从山脚到山顶,走上一百二十二个台阶。前六层各十七级台阶,后两层共有二十级台阶。为了突出郁孤台的“郁然孤立”,所有台阶都呈多级直线型设立。 在第六层台阶,矗立着一尊辛弃疾的铜像。他表情凝重,目视远方,左手持剑,右手摁在剑把上,几欲拔剑而出。想必,他此时心头并不是“春风十里”,也不是“烟花三月”,而是在泣血,在为国家的破碎和黎民的流离而泣血。在他的心中,一定在凄楚地反复吟唱: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…… 参谒完辛弃疾铜像,再往上走就来到了郁孤台景区的正门,它高约三米,左右各有一块黑色木匾,组成了一副对联,是摘用苏东坡《过虔州登郁孤台》中的“山为翠浪涌,水作玉虹流”。正门与围墙连成一片,内部被划分成庭院,墙体下半部分涂了鲜艳的红色的油漆,高约半米。墙体有的部分装饰了椭圆形小窗,中间用水泥做成竹子的形状,涂上绿漆,既分隔了空间,又给人一种通透与美的享受。 经过景区正门,就是碎石铺成的小路。小路右方有一小片竹林,左方有一个水池,中间还有对称的铁树和植物盆栽……不管是一丛小草,还是一盆小花,无论你站在什么角度,呈现在你眼前的永远是一幅层次分明、清新淡雅、自然和谐的图画。 郁孤台主体位于半米多高的台基之上,台基分两层,离主体大门最近的为第一层。第一层台基之前有一条整齐的水槽——是为了方便雨水疏通而修建的。大门用四根红漆圆木支撑,每根圆木对应着一块黑匾,上面写的都是苏东坡中的诗句。恰好与景区正门相对应,也是从《过虔州登郁孤台》中摘录的。圆木之上,有各种颜色的雕花、彩绘,有红绿相间的彩带,还有黄色的双龙戏珠,红色的花朵……形式多样,色彩丰富,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。 走过大门,就来到了郁孤台的第一层。在二十余根红漆圆木所围出空间形成的大殿正面墙上,挂着的是江泽民亲手所书的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。下方有一张黑色朱漆方台,左右都是字画,各有三幅,画居中,字居左右。墙上镶有红绿相间的木质板块,古朴淡雅。大殿整体气势宏伟,色彩鲜明,古色古香,到处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儒雅气息。 从一楼大殿右边向里走,左右各有一扇小门。经过右边的小门,就来到了一个小房间,这是上第二层的楼梯转角处。小房间左侧面的墙壁上摆挂着八幅相片,是郁孤台在不同时期不同景象下的相片。如果细细品味,会别有一番风味。 登上第二层,四周各有八扇木质门窗。窗户是由木头雕刻成的矩形图案,外侧加装了一层玻璃,起到了保护的作用。绕过木门,就能看见三幅书法:中间的是黑木漆金字体,左右的是墨水纸张书写而成。位列正中的是郭沫若先生的《登郁孤台游览》,是仿辛弃疾之作。其余两首也是《过虔州登郁孤台》中的诗句。 环游二层,远处鸟语花香,近处绿树成荫,高大的树木把整个二层都遮挡得严严实实,赣州城区在枝叶缝里若隐若现。 更上一层来到第三层楼。第三层结构也呈方形,只不过面积比二层小了一些。四周的八扇门窗同样是矩形和流线型的花纹,并且有四根方柱和十二根圆木支撑着屋顶。屋檐的四角各挂有一个铃铛,风一吹,铃铛就发出“叮叮”的声音,甚是悦耳。屋檐上还雕花彩绘了许多图案,红色的蝙蝠在黄绿色的云中飞行,绿色的龙在绿色的云中翻滚穿行,蕴意深刻,动感十足。 来到第三层,视野便开阔了许多。北方为龟角尾,西面为人行桥和西河大桥,赣州老城区为南,军门楼和赣州新建古建筑群为东。当年,辛弃疾写下“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”时,定是悲愤和无奈的。犹如一拳打在棉花上,纵使他再有才,再有心报国,也只能将心中的苦闷寄于滔滔不绝的江水之中,只能是遥望长安,对着青山发出深深叹息,空余“江晚正愁余,山深闻鹧鸪”的悲叹。郁孤台在他的眼里,是一座悲情楼,更是一座伤心楼…… 如今,郁孤台,早已不是悲情楼、伤心楼,而是一座振兴楼、发展楼,更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幸福楼。郁孤台,它不但见证了赣南大地的风雨沧桑,更见证了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。登楼远眺,赣南大地秀美景色尽收眼底,赣南人民的幸福生活一览无余。虽然你可能吟诵的还是“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”,可你心中更多的却是生活在幸福社会中的幸福与自豪。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