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7日,浙产电影《热烈》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闭幕影片,在上海大剧院举行的金爵奖颁奖盛典上放映。而此前已经在上影节开幕式首映的《我爱你!》,也有“浙江元素”在其中。
从催泪的《送你一朵小红花》,到科幻喜剧《独行月球》,再到让人热血沸腾的《万里归途》,这几年浙产电影频频出圈,不仅收获了口碑,也收获了高票房。
为何浙产电影能够成为上海电影节的闭幕式影片?浙产电影频频出圈,背后还有哪些“秘密武器”?
(资料图片)
叫好又叫座的浙产电影
作为国内唯一一个A类电影节,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风向标。能够成为上影节的开闭幕式影片,也足以证明,浙产电影这几年也早已成为了行业的一个代表。
其实这几年,浙产电影不仅高产,还非常地高质量。国内口碑票房双高的影片,常常都能发现“浙产”的身影。
由华策主投主控的《燃冬》入围戛纳电影节“一种关注”单元,影片聚焦当代年轻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和现实困境,在戛纳首映也获得各方好评。
由华策主投主控的《万里归途》,收获了15.93亿元的票房,是2022年全国票房前五的影片。
这些“双高”的电影都是如何产出的?
华策影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注重人文关怀与人性表达,这也是华策出品特别注重的。”
“以《万里归途》为例,电影中以真实质感塑造‘平凡英雄’,外交官们其实都是普通人,他们并非天生无敌,甚至也有紧张、犹豫的时刻,这些‘人’的情感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,让影片不仅能够具象化‘人类命运共同体’的深刻内涵,同时还体现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的大国姿态。”
华策影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华策的电影规划有一个“721战略”:70%围绕新时代重大题材和反映现实美好生活的主题电影;20%布局系列化、国际化的商业电影;10%布局创新艺术实验电影、以发现孵化新导演为目标的小成本电影。
电影需要好故事,但更需要把好故事拍出来。浙产电影,就是讲好了一个又一个“平凡英雄”的故事。
浙产电影频频出圈,靠的是什么?
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,2023青年电影周(浙江)顺利召开。一大批电影行业的导演、编剧、影视公司负责人、演员、专家汇聚在西子湖畔,带来了作品和思考。
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《云霄之上》的导演刘智海提到,浙江很“养人”。在他看来,浙江几千年的地域文化给予电影人独特的文化理解,也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环境,让他们能源源不断为电影文化作出贡献。
这片肥沃的“土壤”,与浙江“筑巢引凤”的发展理念是分不开的。
浙江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促进电影生产制作的优惠政策,为企业和行业人才营造良好宽松的艺术生产环境,吸引各地的影视公司入驻浙江。
最著名的莫过于在杭州西溪湿地旁开辟一块“风水宝地”——西溪创意产业园,让众多著名影视剧作家、国内著名影视机构在这里荟聚。
当前,浙江共有影视制作机构近4000家,影视文化上市企业26家,影视基地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第一。
“地”到位了,当然也少不了“钱”。
2019年浙江设立浙江文艺发展基金,专门用于扶持优秀文艺项目创作。基金每年投入1.3亿元,资助范围覆盖电影等六大门类,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金额达1000万元。其中,《万里归途》《热烈》等电影,都曾获得该资金的资助。
除了实际的扶持,浙江同时也注重产业“上下游”的发展。5月底召开的2023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吸引世界多地的知名网络作家,让新的文学IP来成为电影行业新的滋养。
有力的政策、灵活的机制,为浙江带来了林立的影视企业、辈出的人才和完整的产业链,而这些又成为浙江电影佳片迭出的生态基础。
现如今,电影浙军凭借着其原创生产力、硬核竞争力稳步前进,有更多值得期待的“好戏”还在后头。
来源:潮新闻(有删改)
标签: